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陕北牧歌
陕北牧歌
陕北牧歌正片
主演:刘斌
类型:战争片
导演:凌子风
地区:大陆
年份:1951
语言:国语
简介:1935年的陕北黄土高原,放羊娃成宝娃(刘斌饰)和白海旺(张云饰)的女儿白秀兰(张继权饰)相恋。红军地下工作者老李(裴然饰)给大家带来了喜讯刘志丹的人马来了。当白军团长追捕老李时,成宝娃唱着情歌掩护了老李,但他的羊却被抢走了两只。地主张瑞堂(白龙饰)遇他赔债,要枪毙他,还抓走了白秀兰。成宝娃参加了游击队。在战斗中成宝娃打死了地主,救出了白海旺。为了保卫好光景,成宝娃和白秀兰参加了红军。
《陕北牧歌》:工艺学中的意识形态姚晓濛理论与方法一、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析。《陕北牧歌》完成于1950年,导演凌子风。我想我对《陕北牧歌》的分析主要不是对一部影片或对导演风格的理解,而是考虑该片实际上是对50年代初中国历史的一种阐释。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影片风格或者导演艺术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现象被工艺化后的再现。当工艺学上升为美学、艺术的时候,工艺学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意识形态却被深深地隐藏了起来。我们可以从美学艺术的角度研究一部影片,但是同样也可以将美学、艺术进行解符码为某种工艺,而这某种工艺则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产物。因而我以为这是研究影片的又一个角度。于是,我想我对《陕北牧歌》进行的分析,将不是传统的对影片主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戏剧冲突所进行文化意识形态分析,而是对影片工艺进行文化意识形态分析。从表面上看,影片工艺作为一种影片制作的技术,但事实上,无论是景深、景别,还是影调、音响,导演在选择时,都必然地受时代文化的制约,因而当我在分析《陕北牧歌》时,我所关心的不是30年代的陕北,而是50年代初的北京。正因为这里所说的文化意识形态是隐藏在工艺制作的背后,隐藏在制作者的意识后面,所以,这
  • 正片
  • 高清